- 索 引 號:000014349/2022-00185
- 統一登記號:
- 公開責任部門:寧鄉市金洲鎮
- 公布日期:2022-10-11
- 生 效 日 期:2022-10-08
- 文 號:金發〔2022〕25號
金洲鎮全面推行田長制實施方案
金洲鎮全面推行田長制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保障糧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規定,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及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確保糧食安全的系列要求,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扎實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
堅持黨政同責。建立健全以黨政同責、分級負責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壓實村(社區)耕地保護責任。
(一)堅持底線思維。國土空間規劃已確定的新一輪耕地保有量一畝也不能減少,已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絕不能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
(二)堅持依法從嚴。嚴格執行耕地保護法律法規,完善執法體系,加大違法行為處罰力度。
(三)堅持協同推進。強化耕地保護屬地責任和部門職責,構建屬地管理、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無縫對接、全程一體化保護的工作機制。
通過實行田長制,全面建立市鎮村(社區)組戶五級田長體系,全社會耕地保護責任意識明顯增強,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得到有效遏制,全面落實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糧食播種面積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數量不低于省、市確定的目標任務。
二、組織體系
(一)組織形式
成立鎮田長制工作委員會(簡稱鎮田長制委員會),由鎮黨委書記王軍、鎮長張鳳超擔任田長,各聯村領導擔任副田長。
村??名 | 副田長 | 村級田長 |
全民社區 | 張??征 | 劉??俊 |
顏 塘 村 | 李文杰 | 陳志祥 |
關山社區 | 任??暉 | 譚??彪 |
箭 樓 村 | 王嘯嵐 | 李志兵 |
龍 橋 村 | 張智勇 | 李國強 |
同 興 村 | 唐??鵬 | 費躍武 |
鎮田長制委員會辦公室(簡稱鎮田長辦)設在鎮自然資源辦,具體承擔日常事務。辦公室主任由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王嘯嵐擔任,辦公室副主任由鎮自然資源辦譚暢、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陽勇軍、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葉翔、自然資源所袁喆擔任。
各村(社區)設村級田長,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
設組級田長。由村“兩委”委員或組長擔任組級田長。組級田長名單由村級報鄉鎮審定,并報縣田長辦備案。
設戶級田長。由耕地承包人和經營主體擔任戶級田長。戶級田長名單由村級報鄉鎮審定,并報鎮田長辦備案。
設“三員”,由鎮以行政村(社區)為單元統籌安排農技員、執法員、協管員;每個村(社區)各配備一名農技員、執法員(由鎮綜合行政執法人員擔任);協管員即組級田長。
(二)工作職責
1.田長職責。鎮級田長、副田長負責組織實施本區域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利用工作,組織指導村級田長制工作,建立健全管護隊伍,明確管理主體,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積極落實耕地拋荒治理,規范土地流轉,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審核的有關職責,宣傳耕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作管理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標志,對農田設施進行日常巡查、維修和養護。
村(社區)田長負責監督耕地承包、經營主體做好耕地保護利用工作,及時發現、制止、報告違法占用破壞耕地和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行為,對耕地拋荒行為進行勸耕促耕,對農田設施進行日常管護。負責對已驗收的補充耕地項目區做好土地劃分、發包、租賃,確保承包人和經營主體按地類種植,杜絕破壞、撂荒、改變種植結構等“非農化”“非糧化”現象的發生。定期向上一級田長匯報本區域的耕地保護工作情況。
組級田長(協管員)負責日常巡查,動態掌握所管轄范圍內耕地保護利用情況,及時發現、制止、報告違法占用破壞耕地和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行為,對農田設施進行日常管護。
戶級田長負責對自己所承包或經營的耕地進行保護和按地類種植作物,及時向“三員”報告侵占或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
農技員負責做好耕地棄耕拋荒防控工作,負責耕地種植情況等級管理并指導開展種植技術服務。
執法員負責宣傳耕地保護法律法規,查處鄉鎮轄區內涉及耕地違法行為。
2.田長辦職責。承擔田長制組織實施具體工作,落實田長確定的事項。
(三)工作機制
1.田長調度機制。田長每年召開1次以上田長調度會議,研究部署耕地保護工作;副田長或田長辦主任根據工作需要召開田長調度會議,定期研究部署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協調解決存在的重大問題和困難,通報工作進展。
2.督導巡查制度。鎮級每月至少開展1次,村級一周一巡查,組級(協管員)開展日常巡查。鎮田長辦結合實際,負責建立管用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健全獎懲機制,對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3.情況報告制度。鎮田長辦從2022年10月起,每月將工作開展情況報市田長辦,每年6月30日、12月31日前將半年、年度總結報市田長辦。
4.網格化管理制度。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強化網格化管理,鎮要做實做強村級田長制,強化“一長三員”,建立“三員+農戶”網格化管理機制,協管員對監管范圍內耕地保護情況每周至少巡查2次,執法員、農技員對負責范圍內耕地保護情況每周巡查1次,“三員”巡查情況要建立相應臺賬,定期向鎮、村兩級田長報告。村級田長每月組織召開1次工作會議。
三、主要任務
(一)堅決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到村組和農戶,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黨政同責、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
(二)扎實提升耕地質量。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制定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要確保耕地總量平衡。
(三)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管控“非糧化”。建設項目在預可研階段應嚴格審查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情況,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允許通過轉讓或互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落實村莊規劃,依法依規高效保障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合理用地需求。加強耕地拋荒調查監測和系統治理,確保落實糧食播種面積任務。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落實工商資本流轉農村土地審查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強化租賃農地監測監管。全面清理并重新核定種糧補助面積,對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等不再給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對拋荒一年以上的,取消次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格。完善耕地承包經營合同管理,進一步明確和落實承包經營主體耕地保護利用的責任和義務。
(四)嚴肅查處違法亂占耕地行為。對耕地數量低于年度耕地保護目標任務或違法占用耕地較多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約談或問責。嚴肅查處違法亂占耕地行為和失職瀆職行為。將耕地保護納入鎮綜合行政執法重要內容。深入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等專項整治工作,農業農村部門依法對農村村民非法占用耕地建住宅行為進行查處,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做好農村村民建住宅的規劃、土地利用計劃、農用地轉用、登記等工作。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
(五)全面實行線上線下耕地“云保護”。全省將建立全省統一的耕地保護田長制信息管理平臺、田長制 APP 和耕地保護“一張圖”,實現信息平臺互聯互通。構建衛星遙感、動態巡查的“空天地網”一體化監測體系,自動化比對耕地保護規劃、耕地保護目標和質量落實、用地審批、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督察執法等情況和數據,實時對違法占用耕地及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為進行全程監測監管。在2022年12月底前全面運行耕地保護田長制信息管理平臺,通過平臺可查詢每一塊耕地的地類、質量、責任人員等相關信息,落實巡查、預警、發現、制止、報告、交辦、查處、整改、反饋、舉證、銷號等工作,形成精準、實時、高效的田長制管理體系。建立完善巡查考評制度,對發現問題不及時處理不到位的按規定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設立耕地保護舉報電話0731-88980080,實行有獎舉報,廣泛調動人民群眾參與保護耕地的積極性,推動全民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村組戶耕地保護目標承諾制,壓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責任。
(二)落實部門責任。組織部門加強耕地保護績效評估運用;宣傳部門加大耕地保護宣傳力度;自然資源部門牽頭負責規劃、用途管制、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遏制耕地“非農化”、田長制考核等工作;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負責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利用和管護、防止耕地“非糧化”等工作;林業部門負責協調處理造林綠化、林果業發展與耕地保護關系,配合自然資源部門做好耕地后備資源和耕地恢復地類管理;其他相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履職盡責。
(三)嚴格考核獎懲。對成績突出的村(社區)、部門單位及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問題突出的進行約談或問責。田長制執行情況納入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在不違反上級政策規定的前提下,鼓勵村(社區)出臺耕地保護的村規民約管理辦法。
(四)深化宣傳教育。全鎮要將耕地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和耕地保護工作作為宣傳工作的重點內容,加大面向社會特別是廣大農村的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參與耕地保護的良好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